• a – 月活接近2亿,红果短剧即将超越优酷

    摘要 去年3月日活2000万的红果短剧,如今单月已将近2 亿用户。   7月15日消息,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,红果短剧月活已达到19920.7万,另据中国企业家报道,2025年5月,长视频平台优酷月活为19975.8万,两者月活已经非常接近,差距只剩55.1万。   不到2年时间,红果短剧就实现了将近优酷10余年积累的用户规模。   图片来源:Questmobile   往前推5个月,这个差距是2600万。根据QuestMobile 数据,去年12月,红果免费短剧App(以下简称红果短剧)月活用户规模为1.58亿,而优酷的月活为1.84亿。   从去年3月的日活2000万到如今单月逼近2 亿用户,这款诞生不到两年的App已接近完成对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弯道超车。   从短剧领域来看,5月,排在红果后面的河马剧场月活为4096万,再之后的应用月活均在百万级。在短剧领域,红果短剧已经从一骑绝尘走到了一家独大。   1 红果短剧:短短两年成行业领跑者   2023年5月,抖音集团正式推出红果短剧,3个月后上线独立 App,随后用一年的时间,将日活冲到 3000 多万。   在当时,就有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,「对于各家的短剧 App,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,红果是目前唯一一个冲出来的 App,而且是一骑绝尘。」   Questmobile最新数据证实了这一点。在5月,排在红果后面的河马剧场月活为4096万,再之后的应用月活均在百万级。   从时间线来看,红果短剧的用户增长经历了以下阶段: 2024年12月:MAU为1.58亿,同比增长551%。 2025年1月:MAU达到1.66亿,环比增长5.06%。 2025年3月:MAU增至1.73亿,环比增长2.09%, 2025年5月:MAU增至1.99亿,环比增长1.50%。  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,但红果短剧的用户规模仍不断接近长视频平台,如优酷,仅差55万用户。此外,红果短剧的日均使用时长也表现出极强的用户粘性,2024年3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.38小时,超过爱优腾等主流平台。     红果短剧的崛起,本质上是字节跳动依托流量生态与算法优势,对视频消费场景的又一次精准狙击。免费模式则是其快速崛起的关键之一。   除了免费模式,红果短剧的变现方式还包括品牌植入:将品牌产品自然融入短剧中,实现广告收益;定制剧与分账剧:与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剧,或通过分账模式与制作方共享收益。   不同于付费买断模式下,收入主要依赖于前一周甚至前三天的付费。免费模式下,一部短剧的首月分账仅占全生命周期收入的20%到30%。   而随着时间推移和新用户的不断涌入,其累计分账收入会大幅增长,甚至超过传统付费市场的爆款短剧,红果短剧的长期分账机制为创作者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,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短剧的生命周期,还提升了爆款率和收入天花板,可以激励创作者投入更多资源创作优质内容。   2024年6月,红果短剧首次实现分账过亿,9月超过2亿,11月分账金额突破3亿。可以看出,红果短剧的广告变现能力也十分强劲。   通过广告分账机制和长尾内容价值挖掘,免费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付费短剧的“速生速死”逻辑,用户时长也反超长视频平台,推动短剧从“碎片化补充”升级成为“主流娱乐选项”。   2 精品化将重构短剧生态?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朋友圈的沉默,是我们这代人最无声的告别

    摘要 你有多久没有发过不用「分组可见」的朋友圈了? 你上一次发朋友圈是什么时候? 不是那种工作相关的转发,不是层层标签的「分组可见」,不是图一乐的节日打卡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「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你」,分享自己的生活、情绪、观点,哪怕是一张早餐图。 对许多人来说,这种更新频率也许已经以月计,甚至年计。仿佛只有年终总结、旅行打卡、人生大事、重要节日值得一圈,除此之外,日常内容逐渐消失了。 这不能简单归因于「懒到只想已阅」,也并非中国独有,而是全球人民共通的「社交冷感」现象: 人们在主动逃离公共社交,从公之于众的「广场」上,躲回到更私密的群聊、私聊甚至「仅自己可见」的心里 。 正如《纽约客》近期一篇长文《Are You Experiencing Posting Ennui?》所写:「我们好像已经无法想象,曾经为什么吃个早餐也要发个圈儿。」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「发帖倦怠」(posting ennui)的时代。 01 发什么,都不对劲 十年前的微博、朋友圈、Instagram,是「看什么都值得发」的年代。 三明治咖啡早餐、地铁自拍、书页一角、午后家居、emo 金句……这些内容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格:Ins 风。 在那个智能手机和 4G 网络串联起的时代里,生活的一切仿佛都值得展示。 这画风起码得有 10 年了|图源:Instagram 而 2025 年,我们却陷入了一个奇怪的悖论: 任何东西都可以发,但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发 。 《纽约客》的作者 Kyle Chayka 观察到,普通人不再轻易将生活碎片分享在平台上。「做这件事不再那么自然,甚至让人怀疑我们曾经为何觉得它自然。」文中写道。 「现在发个自拍我都会犹豫,觉得是不是太轻浮了。」华盛顿一位酒吧服务员告诉记者。 她在 Instagram 上发了几张自拍,又在数小时后选择删除。「当全世界都在经历悲剧的时候,我担心我看起来不合时宜。」 这不是孤例,而是 Z 时代人的共识: 比起被看见,更不想让别人误解 。 比如文中出生于 2008 年的 17 岁少年 Tarik,他表示自己从未体验过所谓的「社交媒体黄金时代」。在他看来,即便是私人账号,也需要「看起来很松弛」。 「我根本无法想象就发一张早餐照。」他总结了一套「朋友圈六宫格模版」:一张自拍,一张合影,一张美食照,再加几张自然风光或独特爱好,「最好是没刷到别人也发过的那种。」Tarik 补充道。 发动态前,大家开始设想「这张图会不会太做作」、「会不会显得我很无趣」、「发了又没人看没人赞,有什么意义」……这种内耗顶替了展示的欲望,让人选择了「返回」而非「发布」。 而且发了可能也没人看,甚至之前有个热门标题就叫「算了你肯定觉得没意思」。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万亿低空经济「起飞」,这家公司想做「低空基础设施」

    摘要 可以预见,谁能率先建立起「能飞、能管、能服务」的低空新基建,谁就将掌握这一蓝海的未来主航道。 2024 年,低空经济是当下中国科技与产业界最受瞩目的风口之一。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低空经济正在快速从政策设想变成城市现实。产业界普遍认为,它有望接棒数字经济,成为中国下一个万亿级新赛道。 而在这个处于爆发前夜的产业中,一家来自空天信息领域的企业——中科星图,正在悄然建立起一套涵盖空域管理、飞行服务和城市空中交通的技术底座。 在近日举办的空天信息大会上,中科星图系统性发布了其「星图低空云」战略,并展示了一系列基于自研技术底座的低空经济产业应用。我们得以窥见这家老牌空天企业如何从「遥看地球」到「管住低空」,以基础设施构建者的身份切入并试图重塑低空经济的产业格局。 2025 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打会丨来自:中科星图     从天到空:空天信息企业为何「低飞」?   中科星图成立于 2006 年,长期专注于遥感数据处理、地理信息平台和数字地球建设,是空天信息领域的「国家队」。那么,为什么这样一家「天上看地」的公司会把视线投向「城市上空」? 答案在于「延伸」而非「转型」。 低空经济的繁荣,离不开高精度、高时效的空间数据、空域建模与飞行调度能力。中科星图所擅长的天基遥感、空天网格计算、数字孪生等技术,恰好可以服务于低空场景——以厘米级精度建图、秒级运算与全域感知,支撑无人机领航、航线规划、安全避障等关键应用。 另一方面,国家政策的持续利好也在不断推高产业信心。2024 年以来,多个省份已设立低空经济发展试点,像中科星图这样的央企科技公司,其政企协同能力和全国落地能力正成为稀缺资源。 7 月 8 日的空天信息大会上,中科星图与包括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、成都锦江经开区、海口市龙华区、南昌市红谷滩区等 15 家低空经济示范区签约,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拓展低空经济应用的试点落地。 中科星图低空区域战略签约丨来自:2025 空天信息大会     正如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在大会上强调:「从空天信息到空天治理,融合才是未来。」   三大平台,打造低空经济「新地基」   在本次大会的展区,中科星图展示了其「星图低空云」体系下三大核心平台,几乎覆盖了低空经济的所有关键基础能力。 中科星图低空产品体系丨来自:中科星图     首先是空域管理平台,其核心在于打造「看得见、管得住」的天空地图。 中科星图基于自研的 GeoSOT 和 G-DGGS 空域网格剖分技术,构建起一张支持厘米级精度的「数字天空」。这张图不仅包含传统地图上的楼宇、电力塔、地形障碍等元素,还整合了气象、电磁、飞行轨迹等实时数据。 通过平台,管理部门可实现空域的三维划设、飞行计划审批、空中冲突预警和实时航迹追踪,真正将「看不见、管不了」的低空资源变为可调度、可评估、可追责的「经济空间」。 此外是飞行服务平台。 低空经济的主力是无人机,但「让它飞」只是第一步,「飞得好」「飞得稳」「飞得安全」才是关键。 中科星图将无人机视为自身空天数据服务的「落地终端」,通过与无人机制造厂商、城市应用单位合作,提供飞行前的路径规划、任务管理,飞行中的实时管控与智能避障,飞行后的数据回传与分析服务。 在展会现场,中科星图展示了多个垂直场景的解决方案:如电力巡检、水利检测、物流配送与城市交通治理等,均以无人机+空天数据为基础,构建起一整套闭环作业链。 以电力巡检为例,过去需要大量工人高空作业巡检,不仅费时费力还非常危险,而基于中科星图的无人系统管理平台,只需要规划好路线,无人车就会携带作业无人机智能驾驶到指定位置,并放出无人机完成巡检工作,不仅更加安全、高效,成本也大幅降低。 无人系统任务管理平台丨来自:中科星图     最后是空中交通规划平台。 未来低空领域不只有无人机,还可能有无人车等低空飞行器,虽然 eVTOL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AI 上新|这款 AI 浏览器,让我惊喜,又有点「后怕」

    摘要 好用到让我有点儿不敢用了…… 作者| Moonshot 编辑| 靖宇   你是否也曾为在浏览器上打开十几个标签页、却依然找不到答案而烦扰? 你是否经历过,只是想搞懂一个概念,却在搜索、跳转、视频、文章里中耗去大半小时,最后仍不明所以? 在 AI 工具爆炸的 2025 年,我们被各种新玩意包围:AI 写作、AI 搜索、AI 总结、AI 启动器……好像 每一个软件都想借 AI,重塑一遍你和电脑的关系 。 而上网冲浪最重要的那块冲浪板——浏览器,一直以来都没有被 AI「重新定义」。大多数所谓的「AI 浏览器」,不过是在搜索框里集成了 ChatGPT、Gemini,或是装个 AI 插件。 浏览器,这个现代人最常用的工具,却也是最没有「升级感」的工具。 直到「Dia」出现。 Dia 的核心理念是: 「AI 即是浏览器」 ,它不是浏览网页的工具,也不是 AI 外挂和插件,它是少数真正从底层重新定义「浏览器」的产品。 如果你还在复制粘贴网页去 ChatGPT,总结、翻译、提问一条条来,那你真的该认识一下 Dia 了。 在用了一段时间 Dia 后,它不仅重塑了我对 AI 时代浏览器的理解, 还创造了我新的上网习惯,也让我产生了某种恐惧 。 栏目作者召集 极客公园的新栏目「AI 上新」,将带大家体验最新的 AI 应用和硬件,让你成为 AI 时代「最靓的仔」! 现在,我们也向所有喜欢尝鲜和体验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灵宝机器人完成近亿元融资,工厂派投资人盯上「人形机器人」

    摘要 当 VC 还在计算估值模型时,似乎产线已经给出了更诚实的投票。 作者|Li Yuan 编辑| 郑玄   当多数人形机器人公司还在争夺展台 C 位时,灵宝 CASBOT 默默收获了一张来自工厂的支票。 6 月 26 日,灵宝 CASBOT 宣布获得近亿元天使+轮融资。本轮由蓝思科技领投,天津佳益及老股东国投创合、河南资产跟投。 与行业内多数人形机器人所获得的融资不同,这次签支票的手,明确来自需要解决产线痛点的「工厂派」,而非评估技术故事的风投会议室。这也是领投方蓝思科技在智元机器人后第二次投资人形机器人。 人形机器人是否是噱头?能否有朝一日大规模落地? 当 VC 还在计算估值模型时,似乎产线已经给出了更诚实的投票。 在 2025 年机器人爆火之后,许多双足人形机器人聚焦展演、教育场景落地。而此次获投的灵宝 CASBOT 本身,也代表了一条相对特殊的路径:不过多关注聚光灯下的展演,锚定工厂车间与矿山井下等刚需场景。 当工厂派投资人开始下场押注具身智能,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:为何工业场景仍是少数玩家的蓝海战场? 极客公园对话了灵宝 CASBOT 的联合创始人&COO 张淼,试图探寻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目前的生存真相。   01 被技术高墙与 ROI 标尺圈出的蓝海   机器人在工业场景里是真需求吗? 「工业场景的需求是真需求。」灵宝 CASBOT 的联合创始人&COO 张淼给出了肯定的回答。 算上之前投资灵宝 CASBOT 的联想公司的消费电子工厂和此次投资灵宝 CASBOT 的蓝思科技,灵宝机器人已经接触过了多家消费电子工厂。 「3C 产品品类切换频繁,但单品类的生产体量又不大,这就要求产线足够『柔性』,不能是固定的、一次性的重投入。」张淼解释道。 一个典型的痛点,出现在质检环节。目前,这条产线的「主角」仍是质检工人。工厂并非没有想过替代方案: 要么使用专用质检设备,高昂的成本和「专机专用」的属性,使其在品类频繁更换时沦为「鸡肋」;要么是传统的固定机械臂,虽然成本更低,却无法胜任需要手眼脑协同、且具备一定泛化抓取和操作能力的复杂任务。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传TikTok要为美国市场单开新App,全球将出现三个「抖音」?

    摘要 TikTok在美命运依然不明朗。   头图来源:视觉中国   TikTok要在美国推出新App了?   7月6日,外媒The Information爆料称,TikTok 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美国版App——内部代号「M2」,预计9月5日上线。   TikTok推出这一新App的背后,应该是出于应对美国法案的拆分要求。   美国政府一直对TikTok施加「不卖就禁」的压力,要求其处理在美业务。但TikTok不可能出售整个全球业务,单独出售美国业务并成立独立运营的美国版TikTok,似乎是一个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,但最终还是要看美国与中国方面的谈判究竟如何落地。   前段时间就不断有消息传出,称TikTok可能会将其美国业务出售给一个美国财团。特朗普也公开表示过,可能会单独出售美国市场的TikTok,并独立成立一个新的平台。   如果上述计划最终落实,那么未来的全球市场上或将出现三个版本的「抖音」——全球版的TikTok、美国的新版TikTok和中国的抖音。这一拆分不仅能够符合美国监管要求,还可能在不同市场中带来差异化的运营模式和用户体验。   1 推出新App,为出售美国业务做好准备?   据《The Information》报道,TikTok 正在为其美国用户开发一个全新的应用程序,以配合美国业务出售的计划。   报道称,TikTok已制定计划,将在 9 月 5 日向美国应用商店推出新 TikTok 应用程序,该应用程序内部被称为「M2」(现有的 TikTok 应用程序内部被称为「M」)。   根据计划,TikTok 用户最终需要下载新的「M2」版本才能继续使用该服务,现有版本将运行至明年 3 月。  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   就在上周五,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「已基本达成协议」计划让一家本土公司收购TikTok的美国业务,并称打算在下周一或者周二(也就是本周)与中国重启谈判。   报道称根据该协议,包括甲骨文在内的非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收购 TikTok 的美国业务,而其母公司字节跳动预计将保留少数股权。然而,这一交易仍然需要中国方面的最终批准。   更早些时候,特朗普就曾表示已经为TikTok的美国业务找到了买家。当时的报道里,有知情人士透露,潜在买家是由甲骨文、黑石集团和风险创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组成的财团。   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估算,TikTok在美国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.15亿,略低于Instagram的1.31亿,领先于Snapchat、Pinterest和Reddit,后三者的美国月活跃移动用户数分别为9600万、7400万和3200万。  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聊过 200 个团队后的暴论:不要拿 AI 造工具,要建设「新关系」

    摘要 今天的 Al Native 团队,不只是服务用户,也在服务 AI。 本文根据极客公园创始人&总裁张鹏在 Founder Park AGI Playground 2025 上的演讲整理而成。 今天团队给我的任务是「你这几年聊了所有 AI 领域的先锋创业者,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观察和收获」。 我先说说自己的感受吧,过去三年真的很「酸爽」。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,一开始是赏心悦目,转眼就成了应接不暇。跟上时代不被「拉爆」,需要加倍努力,其实每个人都很辛苦。 但这又是一个让人「爽」的时代。它允许极少数人为极其广泛的人群创造巨大的价值。这股强大的推力,正是源自 AI。无论是「独立开发者」,还是「一人独角兽」等概念,或许都在印证这句话:现在,寡者亦可泽万众(so few can do so much for so many)。 今天 AGI Playground 的会场,已经座无虚席,但出了这个会场,外面的世界仍是一个「低光速宇宙」。我们是「the few」,是少数派,越是如此,越需要 stick together,需要聚拢在一起。 今年的 AGI Playground 我们邀请了 20 多个机构一起参与,有 60 多位嘉宾,有遍布 751 园区的很多个分会场、展区、聊天区,甚至是各种官方或者非官方的 party。我们希望将 AGI Playground 变成一个「公器」,让属于这个时代的最优秀的少数派们,一起短暂地进入一个「高光速宇宙」。激发,联结,一起创造未来的更多可能性。 我自己能做的一点点贡献,就是分享一下过去 3 年我与至少 200 个创业者进行深度交流后,积累的一些思考和观察。 我想从三个维度展开: 产品的新目标:AI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700 万商家都在用的 AI 工具,凭什么?

    摘要 用 AI 解决经营问题,关键在于把商家的需求落地。 刚刚落幕的 618 电商大战中,淘天集团的商家 AI 工具「生意管家」以一组数据引爆行业——上线累计服务超 700 万淘宝天猫商家,大促期间帮助商家生成超 2 亿+商品素材、完成超千万次智能代理操作、超 5 亿次接待辅助。 在 ToB 产品领域,拥有 700 万用户规模已属顶尖水平。当下 AI 大模型竞争焦点正从算法研发延伸至商业应用落地,一款商家工具的广泛应用,是用户规模的持续积累和工具实用性的深度验证,更是打开市场增量空间的关键。 最近,淘天集团的生意管家还入选了 Founder Park 中国最具价值 AGI 创新机构 TOP50。从商业应用价值的角度来看,生意管家利用 AI 技术实现了素材成本降低高达 90%、释放经营人力 30%、提升接待效率 30% 等显著成果。 生意管家的 700 万商家用户不仅是一个数字,更是一个观察 AI 如何真正融入经济实体,为普通商家赋能的鲜活样本。那么,在众多商家工具中,生意管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,能够赢得如此多商家的青睐?它又是如何通过 AI 技术为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的? 01 压缩 90% 成本, 从素材生成到经营策略全流程降本提效 如今,电商行业早已经过了「草莽阶段」的野蛮生长,步入了规则清晰的成熟阶段。对商家而言,经营逻辑也从「流量博弈」转向了精细化运营。但商家仍背负着几座难以逾越的大山:一是高昂的素材制作成本,二是依赖经验主导的决策困难,三是重复性任务的人力消耗。 虽然以往通过 SaaS 工具提供的供标准化模块功能,可以解决部分如订单管理、客服咨询等问题,但在灵活性和智能性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。生意管家用「智图、智影、智品、智文、经营、AI 客服」六大功能矩阵协同的实践证明了,平台的价值锚点已从「满足基础需求」升级为「构建商业增长引擎」。 电商经营涉及素材制作、图文上架、客服接待、数据分析、策略制定等多个环节,任务细碎且费时、费力、费钱。生意管家以 AIGC 技术为核心,构建了素材创作、经营诊断、运营代理、客服辅助接待等多维能力。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「没有包袱」的原生鸿蒙,要做成最纯粹的「AI 操作系统」

    摘要 原生 AI 系统最佳的生长土壤。 北京时间 6 月 20 日下午,还是在老地方松山湖,华为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 HDC 2025 正式拉开帷幕。 去年这个时候,也是在 HDC,华为公布了 HarmonyOS NEXT 系统、 NEXT 原生应用和盘古大模型 5.0 等一系列重磅内容。也正式开启了原生鸿蒙登台亮相之后的发展道路。 这条道路显然险象丛生,即使是余承东也在主题演讲中承认(鸿蒙)生态构建难度「超乎想象」,但这对华为来讲显然也已经是那条注定的道路。 虽然很难,但过去的 635 个日夜,确实让原生鸿蒙的整体「版图」展现出雏形:尤其是华为 Pura X 以及 MateBook Fold 这样在产品形态上就已经做出明显突破的原生鸿蒙产品问世,更是在今年将原生鸿蒙的硬件生态推向高潮。   01 HarmonyOS6 发布   作为承接今年上半年大量原生鸿蒙硬件正式落地的下一步,华为将「纯血鸿蒙」的第一个大版本迭代——HarmonyOS 6.0 开发者 Beta 版,带到了台前。面向开发者的 Beta 测试版也于即日起正式发布。   如果说「互联」是鸿蒙从诞生之初就刻在 DNA 里的核心优势,那么鸿蒙 6.0 的野心,显然是在这张「王牌」上继续加注,意图彻底砸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那堵「墙」这种「无界感」落实到用户体感上,就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设备流转。   在演讲中,余承东重点介绍了现在鸿蒙生态中已经相对成熟的流转能力,例如在手机上用酷狗音乐捕捉到一首宝藏歌曲,当你坐到电脑前打开,媒体就能直接流转到笔电上无缝衔接,无需任何多余操作。这种深入系统底层的「跨端接力」,是目前 iOS 和 Android 生态都难以复刻的「肌肉记忆」。 除此之外,已经被超过 9000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• a – vivo X Fold5 评测:更轻更强,苹果生态最佳 CP

    摘要 折叠屏硬件趋于成熟,vivo X Fold5 仍然想做出新突破。 从 2022 年 4 月,vivo 首代 X Fold 正式发布开始,vivo 折叠屏就一直承载着「挑战直板旗舰的同时在智能手机操作效率上取得突破」的目标。让大屏不只是为了某几个特定 App 而存在,而是如同新鲜空气一般,在无数细节之处,提升用户的智能手机使用效率。 时间到了 2025 年,X Fold 系列已经迭代了四个版本,折叠屏手机也在过去四年渐入佳境,甚至出现了包括电池、USB-C 接口厚度在内的种种物理因素限制,让折叠屏手机在「轻」「薄」等维度上继续突破显得难能可贵。 作为如今仍然在大折叠这个赛道坚持推陈出新的品牌,我们还是能在 vivo X Fold5 上看到,vivo 仍想在这个品类下再次实现「自我超越」。 这一次,vivo 提出了「极致轻薄与可靠」、「苹果生态最强搭子」、「全场景轻办公神器」这三个折叠屏手机核心维度,作为对应的 2025 年度折叠屏旗舰产品问世的 vivo X Fold5,这次又有哪些突破?   01 形态「轻」与「强」: 重塑折叠旗舰的物理标杆   拿到 vivo X Fold5,第一感觉仍然是 vivo 旗舰产品线熟悉的家族化设计元素:圆形相机模组,极简机身设计以及作为点缀的蓝色蔡司 ZEISS Logo,一切熟悉的设计元素都是在明示用户——即使它是折叠屏,它仍然有着 vivo 旗舰引以为傲的各种能力。   除了这些熟悉的元素之外。这次 vivo X Fold5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

Search

About

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the 1500s, when an unknown prmontserrat took a galley of type and scrambled it to make a type specimen book.

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the 1500s, when an unknown prmontserrat took a galley of type and scrambled it to make a type specimen book. It has survived not only five centuries, but also the leap into electronic typesetting, remaining essentially unchanged.

Archive

Categories

  • No categories

Tags

Gallery